首页 新闻中心《中国五冶》报 密织创新“飘带” 塑造“灵动”地标 ——走进集团公司昆明空港文化广场项目
密织创新“飘带” 塑造“灵动”地标 ——走进集团公司昆明空港文化广场项目
来源:中国五冶集团
作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浏览:626 次

  昆明空港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位于国家级新区云南滇中新区,毗邻长水国际机场,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滇中新区打造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要支点、云南桥头堡的重点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3栋单体建筑,其中1号商业取梯田形态,立面层层退台,2号商业如水般飘逸灵动,3号建筑造型犹如飘带,是一栋可容纳2000座的特大型观演秀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春城昆明重要的互动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剧院演出、互动实景表演、动漫体验、亲子游、休闲度假、旅游购物、公益教育等活动于一身,为云南省的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消费升级、国内国际演艺及教育培训服务作出重要贡献。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竣工验收。

破茧成蝶:攻坚克难铸就技术新突破

  从空中俯视,项目秀场建筑整体造型为碗形建筑,立面螺旋而上,犹如飘带旋转,商业建筑幕墙及金属屋面作为飘带尾端向外延伸,扭转成长达千米的“飘带”。为了使云南省首个飘带式双层金属屋面顺利呈现,项目团队先后跨越了三道技术难关。

  “1号商业建筑高度54米,地上7层,平面呈半圆形,直径124米,3号秀场内方形钢柱、钢桁架的数量多、重量大,其中单件最大重量达22吨。整个项目地上部分大型钢构件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加上建筑周边场地狭窄且存在高压线,如何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并严格控制吊装过程中的荷载和精度,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段晓云介绍说。项目人员将顺做法施工与基坑工程中常用的逆作法施工结合起来,创新采用半逆做法施工技术配合塔机实现跨内吊装。“半逆作法就是通过先施工正负零以上部分的钢结构,再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施工,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吊装设备对地下室顶板施加过大荷载,不仅可以减小吊车型号和数量,解决大体量钢结构吊装难题,还大幅度减少了机械费和人工费,加快了施工进度。”段晓云解释说。最终,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地上部分大型构件吊装任务。

  项目“龙吸水”的设计灵感有着独特的创意和魅力,需要通过线条、色彩、形态等多种元素的运用来展现,这就意味着文化广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大量异形空间钢结构,这也给施工带了极大挑战,尤其是异形钢结构的安装、测量和定位工作。项目团队采用点坐标体系作为测量的基础,在施工现场建立了高精度的点坐标网络,利用全站仪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工作。全站仪精度高、效率高,在异形空间钢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为检查安装精度,我们又引入三维扫描技术,以此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与设计的三维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直观展示出安装过程中的偏差,这样就可以根据偏差数据及时进行调整,最终成功完成了异形空间钢结构的安装工作。”项目钢结构负责人鲁云忠详细介绍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

  项目是云南省首个大跨度重型多连接杆件削冠焊接球网架,精确定位及高空安装难度非常大,加之项目为钢框架结构,总用钢量达1.57万吨,结构复杂、设计独特,整体呈双曲造型。为顺利跨过这一技术难关,将形似“茶壶盖”的屋面网架及下挂格栅层从地面整体提升至建筑顶端,并严丝合缝地与“壶体”嵌在一起,四公司技术总工谭启厚长期驻扎在项目现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分析技术难点,制定详细的技术攻关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这一阶段的目标和关键任务,带领项目团队持续攻关,创新采用大跨多层结构两阶段同步综合整体提升技术,即:2台液压泵站、8个提升点、每个点配备1台285吨液压提升器、按照每小时3米的提升速度,圆满完成了秀场屋面网架及下挂格栅层的提升工作,不仅大幅度减少了高空作业,降低安全风险,还将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匠心精琢:科学管理启航文化新地标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天际线下,一座文化新地标悄然崛起,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在这背后,是一群以匠心精神为引领,以科学管理为舵手的项目团队,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智慧书写着昆明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的崭新篇章。面对复杂的飘带式外形设计、日益严苛的绿色施工要求,唯有科学管理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美呈现。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项目策划、施工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科学规范,每一步都走的稳健而有力。

在本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异形多、体量大,其质量控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最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高质量标准。项目团队不仅做足了技术准备和规划,在施工过程中更是严格管控。为了控制原材料与构件的质量,项目部安排专人驻场监督钢结构的加工,对钢构件的尺寸、形状、质量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源头把控构件质量;项目团队深知焊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他们不仅制定了详细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大量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还组织现场焊工厚板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以此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焊接技能,在焊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监测,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更是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对关键节点和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了安装精度和稳定性。

  除了工程质量,项目还在建筑设计、材料环保、技术应用、智能化施工等多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满足了日益严苛的绿色施工要求,还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4月,项目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项目绿色建造竞赛二等奖,6月荣获中施企协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三星,这便是对项目团队在绿色建造方面所作努力的最好褒奖。

  随着项目的收尾,这座互动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昆明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投资者,共同见证和分享昆明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张志恒 王楠楠)


上一篇:严抓项目管理 铸就精品工程 下一篇:锚定目标勇担当 克难奋进拼发展——集团公司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会